我国硅橡胶产业市场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2日 点击数:
我国硅橡胶产业市场调查分析
硅橡胶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联动效应已开始逐步显现,发展十分迅捷,据统计,如果到2020年硅橡胶占我国橡胶消费量的比例由目前的6.5%提高到33%,那么我国橡胶的整体国内自给率可由目前的大约50%提高到80%以上,可以说市场潜力是无限的。
从橡胶消费的胶种情况看,天然橡胶占41.8%,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合计占28.4%,而硅橡胶通常仅用于建筑密封胶、导电按键等少数非轮胎领域,仅占橡胶消费总量的6.4%。因此,随着硅橡胶在部分非轮胎的细分领域取代其它胶种,其消费量必将成倍增长,市场空间会进一步打开。对此,业内人士也认同以上观点。
据预计到2015年,硅橡胶将占国内橡胶消费总量的10%~15%,即硅橡胶消费量有望达到100万~150万吨,而到2020年,硅橡胶占橡胶消费总量的比例有望达到20%~33%,即硅橡胶消费量有望达到300万~500万吨。换而言之,硅橡胶产业的发展潜力和远期发展都非常诱人,其高速发展也必将对上下游产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事实上,硅橡胶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联动效应已开始逐步显现。
有专家指出,硅橡胶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是可以大幅提高橡胶的国内自给率。据统计,如果到2020年硅橡胶占我国橡胶消费量的比例由目前的6.5%提高到33%,那么我国橡胶的整体国内自给率可由目前的大约50%提高到80%以上,从而大大缓解橡胶供应紧张状况,降低橡胶加工行业的生产成本。
由此可见,硅橡胶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单个产业的单一发展,而是牵涉到多个行业的共同发展,对于增强橡胶加工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提高橡胶制品的质量水平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硅橡胶行业具有四大竞争优势。硅橡胶工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不断加快自身技术进步,加强高性能产品品种的开发。目前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的竞争优势在于:
有一定的核心技术支撑。我国已建立起包括7大基本胶种的较完整的产品体系,其中具有较强核心技术支撑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热塑性丁苯橡胶 (SBS)和顺丁橡胶(BR)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并可根据市场容量的发展及时扩充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乙丙橡胶(EPR)、丁腈橡胶(NBR)和丁基橡胶(IIR)等产品引进技术建设装置,产品已顺利进入市场,并在装置能力和产品牌号等方面有一定发展,为今后进一步扩大能力奠定了市场和技术基础。
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世界橡胶工业的投资重心已经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我国正在成为世界轮胎和橡胶制品的制造加工基地及世界硅橡胶市场竞争的重点区域。
国内天然橡胶资源不足。我国天然橡胶长期供不应求,进口量从2000年的85万吨上升到2007年的160万多吨,对外依存度日趋提升。提高硅橡胶使用比例成为解决天然橡胶供不应求问题的重要途径,一些可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橡胶的硅橡胶将会有更大的市场。
丁二烯等原料供应充足。生产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料是丁二烯和苯乙烯以及一定数量的异丁烯、丙烯腈、乙烯、丙烯、异戊二烯和氯丁二烯。我国乙烯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将为合成橡胶工业提供充足的丁二烯资源。随着国内一批新建和扩建乙烯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原料丁二烯供应状况将有较大改观,我国丁二烯的净进口量从 2004年的15.5万吨下降到2007年的8.6万吨,自给率从2004年的82%提高到2007年的95%。今后几年,丁二烯资源量将不再是制约硅橡胶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2010年我国苯乙烯的产能将达到约600万吨/年,而同期需求量约为580万吨,供需矛盾将基本解决。从技术或投资等角度统筹安排,乙烯装置副产品中可供制造硅橡胶的异戊二烯和异丁烯等资源长期作为低价燃料利用的状况会逐渐改变。2010年我国乙烯装置联产碳五中的异戊二烯资源量达30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碳五资源及发展异戊橡胶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丙烯腈、氯丁二烯原料等的供需状况也将得到改观。
信息来源:硅橡胶制品
上一篇:硅胶制品硅胶套的作用与特点说明
下一篇:硅胶制品行业广泛应用发展前景